在書法培訓行業(yè)的從業(yè)人員或者是書法愛好者都知道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智永,但是關于智永的書法在歷史上的評價有高有低。
對于智永的書法,歷代書法家與書法著作多有評價。樂安薛氏云:“智永妙傳家法,為隋唐間學書者宗匠”;都穆《寓意編》云:“智永真草千文真跡,氣韻飛動,優(yōu)入神品,為天下法書第一”;解縉云“智永瑤臺雪鶴,高標出群”:韋續(xù)《九品書人論》云“智永正草,品上之下”;宋人編的《宣和書譜》說智永“筆力縱橫,真草兼?zhèn)?,綽有祖風”。(唐)張懷瓘《書斷》云:“智永師遠祖逸少(逸少,王羲之字),歷紀專精,攝齊升堂,真、草惟命。夷途良轡,大海安波,微尚有道(有道,書法家)之風,半得右軍(右軍,指王羲之)之肉。兼能諸體,於草最優(yōu)。氣調下於歐(歐陽詢)、虞(虞世南),精熟過于羊(羊欣)、薄(薄紹之)。”張懷瓘將古今善書法者分成三品:神品、妙品、能品。智永的行書入能品,隸書、章草、草書皆入妙品。可見智永書法成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。
也有學者認為,智永書法全守王氏家法,缺乏創(chuàng)新精神。如李嗣真的《書后品》就認為“智永精熟過人,惜無奇態(tài)”。對此,蘇軾《東坡題跋》另有一說:“永禪師書骨氣深穩(wěn),體兼眾妙,精能之至,返造疏淡。如觀陶彭澤(陶淵明)詩,初若散緩不收,反復不已,乃識其奇趣”;蘇軾又說:“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,以為百家法祖,故舉用舊法,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(tài)也。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。云下歐、虞,殆非至論。若復疑其臨仿者,又在此論下矣。”
蘇軾此說也確有一些道理。智永之志,確實不是獨樹一幟,而是要使乃祖書法流傳于后世。智永居永欣寺期間曾臨寫王羲之《千字文》(王羲之生前并無千字文,此為蕭梁殷鐵石于宮中所藏王羲之墨跡中拓了千字互不重復之字,再經周興嗣編次成韻文)800帖,分贈浙東諸寺,目的就是要借佛門之力,流布乃祖書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