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想寫好字離不開多練習,篆刻也是一樣。好的篆刻手藝離不開長時間的積累和練習,篆刻使用的多為篆書,有關篆書的字帖有很多,這里秉仁書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適合練習篆書的幾個帖子。
《石鼓文》,為我國最早刻石文字.是先秦時期的作品,雖屬大篆,但主體結構與秦統(tǒng)一中國后規(guī)范的小篆.是一脈相承的:文字記載秦國出獵之事一在十只鼓形的石上以四言韻文刻出,故稱石鼓文.石鼓文亦稱《獵碣》、《邑刻石》書法古茂,道樸而有逸氣。清代康有為評日:“如金鈿委地,芝草團云,不煩整載.自有奇采。”清楊沂孫、吳呂碩等都得力于此。
《瑯琊臺刻石》,秦始皇東巡登瑯琊,相傳為丞相李斯書頌秦德而立、書法宛轉(zhuǎn)圓潤,嚴潷工整,為存世秦篆代表作之一。清楊守敬跋云:“贏秦之跡,惟此巍然,雖磨泐最甚,而古厚之氣自在,信為無上神品。”
《泰山刻石》,亦稱《封泰山碑》,秦始皇登泰山而立,相傳亦為李斯書。書法風貌與《瑯琊》相似。如今碑石僅存九字傳世拓本以明安同藏北宋本為最,存一百六十五字。
其他秦刻有《嶧山刻石》、《芝罘刻石》、《碣山頌》、《會稽刻石》等.也是秦始皇東巡時所立.相傳李斯書,但都原石久亡后世摹刻.與真跡相比形神相距甚遠。
《漢司徒袁安碑》,東漢永元四年立,一九二九年始被發(fā)現(xiàn),故鋒穎如新,書法結構微方.運筆圓勻,為學篆者取法善本。
《鄧石如篆書》,鄧石如是清代書法篆刻家:篆書取法漢碑篆額和唐李陽冰《三墳記》等,筆力圓勁如屈鐵,結體舒展而均衡一包世臣《藝舟雙輯》論及:“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為宗.而縱橫闔辟之妙,則得之史籀,稍參隸意:殺鋒以取勁折,故字體微方,與秦漢瓦當文為尤近”習鄧石如篆書,有助于掌握鄧派篆刻藝術的特色。
《吳讓之篆書》,吳讓之篆書取法于鄧石如而加以變化一篆法舒展生動,韻味醇厚;結體健麗道勁.起伏多變其篆刻也與他的篆書神合。
《趙之謙篆書》.趙之謙篆書吸取鄧石如的有益經(jīng)驗,并刻意摹寫周秦金石刻以及漢代碑刻.屁示出方圓合度.瀟灑沉著的風貌。
《吳昌碩臨石鼓文》,吳呂碩臨石鼓文.具有其自己的風格、體勢一是體勢取小篆,南方趨長:二是結構左低右高.起伏跌宕一筆法上也多起落變化一吳昌碩篆書蒼勁古厚,曾跋稱:“臨《石鼓文》,宜重嚴而不滯,宜虛宕而不弱二”正體現(xiàn)了他的篆書基本特色。
其他篆書帖還有:《吳大徽篆孝經(jīng)》、《王福庵書說文部首》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