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五千年之久,其中我們使用的漢字更是世界上傳承最久遠的文字。傳承至今主要的書寫體主要分為這么五大類:楷書,隸書,行書,草書,篆書。而這幾種書體又都有著不同的布局不同的章法,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這五大書體的章法布局的簡單介紹。
楷書
主要指唐楷和魏碑(另有晉人小楷、寫經(jīng)體等),屬于規(guī)范、整齊、靜態(tài)的書體。書寫對聯(lián)時,字占一格,一般豎成行,橫成列,也可豎成行,橫不成列,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。若取縱勢,則可加大行距,縮短字距,令行氣緊湊。也可放寬行距、字距,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勻停。
隸書
成熟定型的漢碑隸書也屬整齊、靜態(tài)的書體,字形多呈扁方,書寫對聯(lián)字占一格,不論正方格還是長方格,都使聯(lián)文自然成橫勢,即豎排行間緊密,而字距較大,橫列明顯,這是隸書特有的章法形式,也可字占扁方格,使豎、橫間距基本相等,形成橫豎均勻的布局。漢簡、帛書字形長短不一,大小參差,有的豎、撇、捺恣縱奇肆,則宜取縱勢作書,不求橫列整齊,但需上下聯(lián)行數(shù)相等,行距一致,起收基本平齊對稱。
行書
行書是以楷書為基礎,糅入一些草書的寫法,化繁為簡,點畫縈帶,字勢連綿,筆意活潑,字形大小可隨勢伸縮,形成美觀易識,書寫流便,頗具實用與鑒賞價值的書體。因其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,體勢的動靜、流駐有較大的回旋余地,故又有行楷與行草之分行草對聯(lián)可利用字勢連綿,結(jié)體自由活潑的特點,章法上只求上、下聯(lián)整體均衡,氣韻貫通,彼此照應,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對稱,以便在整體基本對稱中盡可能形成參差、錯綜的章法變化,更好地發(fā)揮行草書的藝術性和表現(xiàn)力。
草書
包括章草和今草。章草是漢隸的草書化,書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國皇象《急就章》、索靖《出師頌》、陸機《平復帖》等。其體勢特點字字區(qū)別,布列整齊,字距均勻,字與字不相連屬,體型化扁為方,點畫出現(xiàn)圓轉(zhuǎn)、縈帶,捺畫及部分橫畫保留波磔,體勢靜中有動,動靜相生。章草寫聯(lián),章法可參照行楷書為之。
篆書
不論甲骨文還是大、小篆,都是各自獨立,不相牽連,屬于靜態(tài)書體。其中小篆字形偏長,石鼓文偏方,但字形均大小整齊均勻。甲骨及鐘鼎等字與字則有大小、長扁、欹正的差異。其書聯(lián)可分別參照楷、隸章法為之。